为深入了解智慧养殖现状、助力乡村振兴,7月19日下午,由智慧交通学院的师生们组成的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开展实地考察。实践团由智能交通技术专业张小敏老师带队,物联网应用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专业共9名同学组成。
近年来,龙游县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确保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致富。本次实践团深入了解龙游县的蛋鸡养殖现状,旨在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帮助养鸡场提升蛋鸡养殖效率、减轻人力投入,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在进入养鸡场之前,实践团成员都需穿戴专门的防护服和防护帽,并进行严格的消毒程序,这一步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病菌带入养鸡场,保证鸡群的健康生长环境。
在浙江大学贺鹏光博士的带领下,实践团来到了龙游县已合家庭农场,该农场主要致力于蛋鸡饲养与鸡蛋销售,其养殖模式已达到半自动化养殖程度。进入鸡舍后,实践团成员被眼前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环境所深深震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而整齐的鸡舍布局。一排排鸡笼有序排列,鸡笼之间的间距合理,确保了空气的流通和鸡只的活动空间。该养鸡场的每一栋鸡舍内约包含2万只海兰褐蛋鸡,采用层叠式鸡笼进行饲养,每一笼有5~6只鸡。

在实地考察中,团队成员们重点参观了自动喂料系统、自动集蛋器、风机和湿帘等。首先是自动喂料系统,该系统可沿着鸡舍内的轨道有序移动,能够精确地控制饲料的投放量和投放时间,可以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和鸡只数量,自动调配不同种类和比例的饲料,既节省了人力,又保证了鸡只的饮食均衡。而自动饮水设备则随时为鸡只提供清洁的水源,避免了传统养殖中可能出现的饮水污染问题。

接着,实践团参观了自动集蛋装置,其安装在鸡舍的产蛋区域,设计精巧且运作流畅。集蛋器能够轻柔地将鸡蛋从产蛋窝中收集起来,通过传送带以及滚动装置,将鸡蛋有序地输送到特定的收集区域。该装置能够有效减少人工捡蛋的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鸡蛋破损的概率。

进入鸡舍后,实践队员们明显感觉到温度相较于外面有所下降,贺博士告诉大家,这是由于蛋鸡养殖对于环境温度有较高要求,过高过此次实地考察中,成员们也发现了该养鸡场的智能化环境控制方面仍有一些地方可加以改进,例如鸡舍的温湿度监测装置不够准确,无法在温湿度偏离正常范围时及时提醒工人排查原因;此外,鸡舍顶部的照明难以兼顾鸡笼底部的鸡只。因此,想要真正的帮助当地的养殖户,实现乡村振兴,这些问题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
低的温度都会导致蛋鸡的死亡,因此鸡舍内需要始终保持适宜的温度。而在炎热的夏天,舍内适宜温度的保持,与风机与湿帘的正常运行密不可分。风机和通风口巧妙地分布于鸡舍的各个位置,用于鸡舍的通风换气、排除异味和湿气,同时也起到降温的作用,舍内微风徐徐,让小鸡们亦可清凉一夏。
当舍内温度超过32℃时,湿帘通过水汽负压自动进行降温,湿帘连通地下水和自来水,当风机运转时,外界的热空气经过湿帘,水分蒸发吸热,从而达到降低空气温度的目的。


此外,贺博士介绍到,舍内的光照时长、光源颜色以及光照强度均是蛋鸡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颜色的光照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影响不同。在实际生产中,以暖色光照明为最佳,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该鸡舍内采用了暖黄色照明。

在此次实地考察过程中,成员们也发现了蛋鸡养殖过程中仍有一些环节可加以改进,例如鸡舍的温湿度监测装置不够准确,无法在温湿度偏离正常范围时及时提醒工人排查原因;此外,鸡舍顶部的照明难以兼顾鸡笼底部的鸡只。因此,想要真正帮助当地的养殖户实现乡村振兴、踏上共同富裕路,上述问题都是当前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通过此次三下乡活动,实践队员们通过劳动教育亲身体验了养鸡的艰辛与乐趣,亦明白需要不断用工匠精神、创新思维解决新问题。面向未来,新时代的青年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挺膺担当、奋发有为,以昂扬的姿态追逐青春梦想,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张小敏 洪顺利)